【洈水记忆03】洈水前程远,光辉岁月长|周子怡
洈水前程远,光辉岁月长
文 / 周子怡
再次回到这里,耳边穿梭的风还带着60年前的气息。
曾经以为,世间情动,不过是盛夏白瓷梅子汤,碎冰碰壁当啷响。但当我再次回到这里,波光粼粼的湖面,翩翩起舞的风筝,巍峨峻拔的高山,络绎不绝的行人,尽情奔跑的少年,我才明白,这才是所谓的世间情动。
这是我的家乡,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家乡——洈水。
洈水大坝最令人骄傲。我常常喜欢在太阳快要歇息的时候来欣赏它那独特的美。夕阳在金红的彩霞中滚动,然后沉入阴暗的地平线后面。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,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,于是远处的树木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。大坝在夕阳的宠爱下显得格外美丽,它好似一个不屈的男人,魁梧的身躯使他更加精神与活力。
大坝已不知不觉伫立在这美丽的洈水60年了。“民垒坝高,十里红旗飘;断浪截洈河,筑起力辉煌;蜿蜒如龙卧,湖光山色照;首尾贯南北,亚洲领风骚。”成功的背后总有辛苦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,大坝的建成亦如此。
这就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,但建造者们没有老天的帮忙,他们靠的是毅力,是顽强不屈的信念。
傍晚便是最热闹的时候。大人小孩子们都拿着芭蕉扇,聚在村里最年长的老爷爷的院子里,听他讲当年建造大坝时的那些传奇故事。
“我和大坝的感情可深了,大半辈子都给了他。大坝是在1958年9月破土动工的。那时候啊,没有机器,都是靠我们一手一手建造出来的。夏天那火辣的太阳烧得人皮肤油都要流出来。天空中没有一丝云,头顶上一轮烈日,没有一点风,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,懒洋洋地站在那里。滚烫的汗水从脸上背上滑落,我们也丝毫不敢懈怠。肩上挑着泥石,脚下穿着解放鞋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,从这头挑到那头,肩膀上硌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。水泥不仅在搅拌机里搅拌,更在我们的身上搅拌,烈日的炽烤和水泥对皮肤的刺激对我们来说根本无法忍受。那可真是‘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’啊!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,劳动的号子声传遍四方。冰未消,雪未融,我们就开始热闹起来。冰河里,白气腾腾,开山、运石、筑堤的人们,搬的搬、抬的抬。打夯声、号子声连成一片。有的在冰水齐膝深处挖沙砌石,有的在推着小车健步如飞。手上耳朵上冻得满是冻疮,手套都被磨出了洞。修建大坝的时候牺牲了很多生命,饿死了不少人,那真是吃了这餐担心下餐,我们都很少回家过年,由于长期挨饿和受冻,落下了一身的病。大坝啊,是我们用命和血拼来的。这一晃,都六十年过去了。”说完,老爷爷拿出几张当时建造大坝的照片,虽然照片褪去了它本该有的色彩,但仍能从中感受那份岁月流过指尖的沧桑。
“这位小伙子的手被掉下的石头压着了,把我们都吓得不得了,拿的拿药,端的端水,可着急了;这是我和几个同志用衣服把石头挑到河那头,那还是在冬天啊,边走边打寒颤;这是1960年2月第一次合龙成功,我们从自家家里带来了菜,用木头生了火,围坐在一起,白气腾腾,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红彤彤的;这是1970年大坝全面竣工的那天,那一天的月亮啊,特别亮。8968米长,42.7米高,这不仅是我们用命和血换来的成果,这更是我们我们洈水人的骄傲啊。”
是啊,这是老辈人们用命和血换来的成果,这是我们洈水人的骄傲啊。我再次来到了这里,仿佛看到无数条生命曾在这里奉献,在那还饿肚子的年代,老辈人们用他们的血,用他们的泪,用他们的命换来了亚洲第一人工土坝。一览无际的大坝,热情奔跑的少年,啧啧赞美的行人,我知道,这会是我们洈水人永远的、永垂不朽的骄傲。
我坚信,洈水的故事永远不会被时代前进的车轮所覆盖,洈水人的精神也将会被所有人认可。这是我的家乡,这是我的家乡人,这是我的家乡精神。
(作者系松滋市西斋中学学生。本文系“洈水60年”征文作品,欢迎各位中小学生及成人投稿参赛。)
推荐阅读: